香港特区政府创科局局长杨伟雄:携手打造世界一流创科产业链
新华社香港2月22日电(记者王欣 王旭)《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日前正式印发。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将用己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携手打造世界一流创科产业链。
国家所需,正是香港所长
“香港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杨伟雄说,“简单来说,就是用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在深入大湾区创科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香港有四所高校位列世界高校前一百名,它们科研实力强,与国际接轨紧密,更受到国际尊重,这些都是香港可以贡献国家的地方。”杨伟雄说,像哈佛、斯坦福、伦敦帝国学院这些国际名校极有兴趣与香港本地高校一起合作做科研,申请加入“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这两个创新平台的数字不断攀升。
如果说香港在前期的科研能力强是优势,那香港本身的经济体有限、市场有限则是短板。“必须要靠大湾区这个大市场来发挥出香港科研的优势。”杨伟雄说,大湾区地多、市场大,香港与这块腹地紧密协作,才能打造更完善的创科产业链。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香港在金融方面的优势。杨伟雄说,香港的融资成本低,融资渠道广,有利于创科平台发展。
多层次合作初步形成
把大湾区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让香港的创科产业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与内地多部门、多地方、多层次的合作。
杨伟雄说,特区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大湾区规划的筹备工作,创科局与国家的对口部门科技部亦保持着紧密联系。
2018年5月,科技部、财政部公布政策,香港大学和科研机构可直接申请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9月,科技部与香港创新及科技局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11月,中科院同意落户香港两个科技创新平台。
杨伟雄对香港建立的两个科技创新平台非常重视,它们分别是“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这两个平台是香港科研实力雄厚的体现。“建立这两个平台的目的,就是要吸引世界顶尖或是基础性人才、科研机构来港,大家在大湾区做融合交流。”杨伟雄说,而特区政府会为落户在两个科技平台的非牟利科研机构提供财政支援。
杨伟雄介绍说,香港是科研人才高度集聚的地区,一个表现就是两院院士数量很多,“去年开始酝酿成立‘大湾区院士联盟’,把最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凝聚起来,那么未来自上而下凝聚起不同层次的科研人才就变得相对容易。”
集聚人才是创科产业发展的基础。杨伟雄说,香港一年约有9000名毕业生来自科技领域,当创科产业起飞后,这些人才会成为创科产业的支柱力量。
在香港与深圳接壤的落马洲地区,有一块深圳河取直形成的87公顷河套区域。这块沉睡20年的土地将由香港、深圳合作建成创新科技园,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龙头平台。
“深圳最大的突破就是河套的建立。河套区的发展不单单只是河套,而是河套的1平方公里,加上深圳河对面的3平方公里,所以这是一个‘1+3’的形式。”杨伟雄说。
“香港很多高校在深圳都已经有了科研的分中心,加上科研资金可以过河等举措,未来河套可以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创科氛围高涨,金融科技发展迅猛
杨伟雄介绍,近年来,香港创科产业发展出现了很好的势头,与几年前相比,创业气氛、资本投入都有很大改观。特别是金融科技企业在香港发展迅猛,数码港三年前开始建立金融科技群体,目前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已有300多家,而且三成是来自香港以外的,包括英国、印度、马来西亚、以色列等等,充分说明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014年成立的商汤科技,在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全球领先,“商汤的科研产品全部由香港中文大学团队研发,作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大家都看好它的前景,其融资速度与估值涨幅都异常迅猛。”杨伟雄对香港新兴创科企业表示赞赏。
杨伟雄认为,大湾区发展创科产业,不能仅仅为了创造收入,更要满足人民对创科发展的期望。“除了经济发展,我们要推动社会发展,即让市民感受到创科发展带来的便利,这很有必要。”
“创科产业在大湾区要实现的效果是让大家觉得这片土地更加宜居、更加舒适,要带动普通市民对于创科的热情。”杨伟雄说,让普通民众对大湾区创科事业产生兴奋和期待只是时间问题,“就像20年前的社交媒体产业,谁能想到今日它给人们的生活交流带来如此大的便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粤港澳头条”,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版权所有:粤港澳头条 技术支持:友点软件